新学期的开始总是让人兴奋的,9月初经我院培训与选送的一批优秀学员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两个全省二等,两个全省三等的优异成绩。这是继去年我院选送代表获取一等奖之后的又一次振奋人心的消息。
兴趣是先导 学院是后盾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我国四大竞赛之一,今年的参赛队伍更是多达5000余支。为了更了解这次比赛的具体情况,笔者专程采访了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雷石宝老师。
采访中,雷书记首先提到关于此次比赛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在4月份,我院便召开了动员大会,七月份正式开始对学生的培训,并邀请大量的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随着新设备的购买使用,我院的创新实践中心更成为了学生们的有力后盾。
就参赛同学的素质而言,雷书记表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需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同学们要有广泛的兴趣。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不仅是对同学们专业知识的考验,同时还需要同学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院的带动下,使同学们认识到电子设计竞赛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电子设计竞赛的队伍中。
在采访中,雷书记还向我们阐明了我院大力支持电子设计竞赛的四点原因。首先,为我院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电子设计竞赛为我院挖掘、培养富有专业的人才;再次,能有效地提高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后,能有效地改善我院的学风建设,让更多的同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次电子设计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在令人感到欣喜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院同学的发展潜质,增强我院领导及师生在电子设计竞赛中的信心。为此,我院将不断地总结经验,力争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这支队伍,使其在竞争中得到锻炼,让我院同学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继而为至诚这所年轻的独立本科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欣看硕果 展望未来
我院徐拱壁老师是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负责人之一,并担任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评委专家组的成员。作为一位资深的电子技术课程专业老师他在退休后又被聘为我院的教务部主任。
徐老师强调学院非常重视这次比赛,给予了其高度的关注。在物质上,配备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和新型的实验仪器;在精神上,鼓励同学们参加各类电科比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今年五月份开放了装备较为精良的科技创实验室,对于今年新举行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院院长吴秋明博士,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雷石宝老师也亲临现场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在一个月的艰苦培训中,徐老师经常到实验室看望埋头实验的学生们,他说他要尽自己的力量同众多师生一起努力,发扬“团结 协作 吃苦 耐劳”的精神,带领学员们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我院另一位指导老师叶张帆,在采访中提到兴趣在这次比赛中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在这次参赛队伍中大二的学生居多,虽然他们没有太多实践和理论的经验,但是许多同学就是因着对电子设计的浓厚兴趣而不停地探索学习,完善自己。比赛中反复的实验操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备的专业知识,对电子科技本身的热情能使同学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不断前进钻研。
“我觉得比赛后期用心去做的竞技精神比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更强的带动作用”,叶老师如是说。这次比赛可谓是是智力与体能的双项考验,从9月2日早上8点开始到9月5日早上8点结束,历时四天三夜。老师提到许多同学在最后几天的比赛中直接通宵工作,常常清晨进实验室里就能看到同学们忙碌而疲惫的身影。
叶宇煌老师负责着此次比赛的指导老师们,严格的他,总对学生们说:“学这个专业就一定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而这次比赛在叶老师看来也仅仅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来激发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此同时,叶老师也提出殷切希望:1、鉴于文理科的不同,希望理工类的同学抓好基础理论知识,为实践的流畅奠定基础。2、吸取比赛的经验与教训,并从中掌握好学科之间的联系。3、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大学生活,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面对未知的未来。
人心齐 泰山移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暑假的休息时间,日夜奋战在实验室;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对电子设计无限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每一次的实践。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培训、严格选拔,历经四天三夜的激烈比赛,林翔、李详、冯亮、林志西等11位同学组成的四支参赛队伍最终脱颖而出,取得佳绩,为我院争光。在采访中,一位获奖选手这样告诉我们,“比赛,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团队的事情,没有三个人的团结协作,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绩。”是的,在这样一个团体比赛中,集体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赛,他们深刻地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明白了学习,不但学习书本知识,更需增加实际动手能力——以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有些想着简单的事,做起来难,要实际做了才知道。”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坚持,这样一种信念,换来了他们今天的成绩。
而经过这短短一个星期的比赛的锤炼,同学们都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仅是积累了自身的实践操作经验,完善了知识结构,更是对竞技精神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与体会,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蜕变,相信今后的他们能取得更大更瞩目的成绩!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秉承着我院“明德博学,臻于至善“的院训,我们定会努力开拓,积极创新,培养出更多的高级运用型人才!
(院学生新闻中心记者团)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50号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团委学生会 邮编:350002
技术支持: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团委学生会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