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至诚青年  至诚文萃

公考泄题已成“习惯”?

近日,25省联考,总报名人数达到409.5万的公务员招录笔试结束了。但从结束的那一刻起,泄题这一话题便像浓雾一样漫散开来。江西一网友指某考试资料与试题几乎一样,而安徽滁州也有网友曝出,在申论考试前,试卷已经拆封。江西省人社厅表示,正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安徽滁州方面则回应称,试卷包装问题或为运输途中所致,不存在人为拆封试卷漏题的情况。

这些年,“考试”与“泄题”几乎成了一对孪生兄弟,只要有考试的身影,泄题便如影随形。客观地说,丰富的经验,加上大规模的题海战术,小范围押题命中并不令人惊讶。可怕的是,对于除高考外的其他大型考试,泄题也几乎成为“习惯”。泄题“前科”覆盖了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人高考、英语托福考试等等。

泄题成为“习惯”,意味着我们对此缺少本质性的有效作为。比如,如果有对考试主管部门责任追究,也许就会促使不同考试部门,比如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主动破除部门壁垒,共同研讨根除泄题之策。从执行方面来说,起码会使主管部门不再只满足于介入和调查,而是让他们自我检查,从精神上以及实际行动上进行有效的反省与补救;对泄题的发生,是否有足够细致的追究,让每一个问题环节都充分现形;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威慑,让每一个违规者都不敢有侥幸心理;是否建立了科学的总结机制,让每一次泄题的教训,都成为完善同类考试的宝贵经验;还有,是否形成了处理泄题事故的有力、有效乃至规范化的应急流程。

当然,对于泄题事件而言,不能满足于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而应有制度性系统性的反思与作为,也就是说,处罚与追责一起“泄题”事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天下无泄题事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出现旁门左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保证竞争环境的公平公正,更是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责任使然。希望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能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既要从严约束辅导机构的恶意炒作,又要坚决斩断“公考泄题”背后那只只为利益驱动的权力黑手,从而真正形成让“公考不再泄题”的监督查处网络。

若达到这样的高度,则必须升级考试安全防控体系。只有建立起更加安全有效的考试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减少乃至杜绝考试泄题、作弊等事件,才是审视此事的目的,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才更加期待。

(信息工程系新闻网络部 赵长鑫(文))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杨桥西路50号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团委学生会 邮编:350002

技术支持: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团委学生会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