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猎猎映初心,薪火熊熊向未来。为全面总结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成效,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向规范化、内涵化、长效化迈进,11月14日15时,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实践归来话成长”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会暨表彰仪式在团学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院关工委副主任林树坤、图书馆馆长陈小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潘梅英担任评委,院团委书记赵诚、院系团委老师及实践队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凝聚青春力量、彰显实践担当的活动。大会由院学生会执行主席郭宏宇主持。


经材料初审、现场核验等多轮严格筛选,六支优秀实践队脱颖而出,带着满满的实践成果与深刻感悟,向党和人民递交青春答卷。

人文艺术系“追寻红色印记,赓续革命血脉”小红传实践队深耕三明大田红色沃土,创新打造“党史研学+文艺宣讲+思政微课”三位一体模式。通过15场红色宣讲、3场文艺汇演,让红色基因浸润1.2万人次心灵,让革命火种在田间地头生生不息。

外国语系“薪火‘香’传,‘语’通世界”实践队聚焦省级非遗“冷凝合香”保护与传播,以双语手册、思政短视频、直播多渠道发力,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非遗故事,让传统香韵飘向“一带一路”。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青燕衔福至,‘食’引古法新”助农实践队携手闽侯肉燕非遗传承人,以科技赋能传统技艺升级。研发三套品质提升方案、设计两款创新产品,直接助力合作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

马克思主义学院“盛情两岸,红筑同心”实践队深化思政引领,推动校地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改革新路径,首创“红色资源+科创教育”融合课程,深入乡村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传媒与设计系“罗河拾光・青春印迹”实践队走进婺源罗河,用艺术为乡村赋能。创作800㎡主题墙绘、设计12款农特产品包装,让美学融入乡村肌理,既装点山河景致,更助推当地产业发展,实现艺术之美与产业之兴的双向奔赴。

计算机工程系“数字溯源红脉,青春践行使命”实践队聚焦科技启蒙、敬老关爱、文化服务与红色研学四大主题,通过少儿编程课堂、养老院慰问、图书馆志愿服务及参观红色地标等一系列活动,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传承红色精神。

经过评委团严谨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中,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青燕衔福至,‘食’引古法新”助农实践队荣获一等奖;人文艺术系“追寻红色印记,赓续革命血脉”小红传实践队、马克思主义学院“盛情两岸,红筑同心”实践队荣获二等奖;外国语系“薪火‘香’传,‘语’通世界”实践队、计算机工程系“数字溯源红脉,青春践行使命”实践队、传媒与设计系“罗河拾光・青春印迹”实践队荣获三等奖。

这份荣誉既是对实践成果的肯定,更将成为学子们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在成长途中勇毅前行。此次成果汇报会暨表彰仪式,既是对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检阅,更是至诚青年接续奋斗、再启新程的动员令。未来,院团委将持续引导广大至诚青年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新征程。
(院团委科技实践部 文、图|赵晶 核稿人|周荣榕)


